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阮籍喝醉以后,就睡在这个女人身边,完全无视儒家“男女之大防”
。
女人的丈夫起初有些怀疑,暗中观察阮籍的行为,但始终没有发现他有什么不良企图。
他就是这样毫无顾忌地与纲常、礼教对着干,明确地说,君子之礼法乃天下摧残本性、乱危社会、致人窒息之术。
阮籍和嵇康率先举起张扬自我、反对名教的大旗。
阮籍辛辣地讽刺说,礼法之士如裤中之虱,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裤裆,自以为得绳墨也。
嵇康则响亮地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
的口号。
如果从政治斗争的角度来观察这个问题,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是与司马氏统治集团开展斗争的一种形式。
鲁迅先生指出,魏晋以孝治天下。
因为他们的天位乃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则立脚点不稳,立论既难,办事也棘手。
于是,他们倡言以孝治天下,把名教作为剪除异己,巩固政权的工具,充分暴露了这种名教与礼法的虚伪性。
阮籍、嵇康等公开抨击名教,蔑视礼法,无异于把斗争锋芒直接指向司马氏,当然要引起当权者的忌恨。
特别是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列举了“七不堪”
“二不可”
,来说明做了官就会妨碍个性发展与个人自由,实际是表明不肯为司马氏卖命的心迹。
他在《卜疑》一文中更加露骨地讲:人们都说商汤王、周武王用兵的功劳有多大,周公辅佐年幼的成王如何好,尧舜禅让之德多么美,孔老夫子的话怎样有理,依我来看,这一切都是虚伪的。
此时的司马昭正在标榜自己武功盖世,辅助魏帝多么忠心耿耿,暗地里却处心积虑地筹划着如何搭设“受禅台”
。
嵇康上面那番话,针锋相对,恰中要害,不啻一记响亮的耳光,自然要遭到司马氏集团的痛恨。
终于被安上一个罪名,一杀了之。
政治斗争的残酷性,鲜血淋漓的教训,造成那些名士、畸人在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上,有意无意地出现一些畸形的变化。
他们的人生以悲剧垫底,但却表现出常人所难以理解的旷达和潇洒,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加之,伴随着旧的权威思想的崩溃,人们在信仰、追求、价值取向方面失去了依归,经常陷于精神空虚与紧张、焦虑、孤独之中,导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和联系纽带的断裂。
阮籍有一首《咏怀诗》,对他内心的苦闷和临深履薄的心态做了最生动的揭示:
一曰复一夕,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竹林名士经常纵酒昏酣,遗落世事,这是他们思想、性格上的外在表现的重要形式;而全身避祸,醉以忘忧,“欲将沉醉换悲凉”
,则是其深层的考虑。
对此,宋人叶梦得看得最清楚,他在《石林诗话》中指出:“晋人多言饮酒,有至沉醉者,此未必意真在于酒。
盖时方艰难,人各罹祸,惟托于醉,可以粗远世故。”
司马昭为了把阮籍拉近自己身边,要娶他的女儿做儿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