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
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
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调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一百五十年前的秋日,爱国政治家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与祁连雪岭风趣地调侃:“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我的一位祁姓学友,西出阳关,竟和祁连山攀了同宗:“西行莫道无朋侣,亘古名山也姓祁。”
甘、青路上,我也即兴写了四首七绝,寄情于祁连雪:
断续长城断续情,蜃楼堪赏不堪凭。
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邂逅河西似水萍,青衿白首共峥嵘,
相将且作同心侣,一段人天未了情。
皎皎天南烛客程,阳关分手尚萦情。
何期别去三千里,青海湖边又远迎!
轻车斜日下西宁,日断遥山一脉青。
我欲因之梦寥廓,寒云古雪不分明。
雅隆河,一首雄奇的史诗
一觉醒来,见窗外一片皎然,以为天已破晓,披衣起望,不料竟是一天朗月。
在淡青色的天幕上,冰轮般的满月挂在西南方鞍形的山脊之上,幽辉粼粼,照得群山峡谷分外庄严神秘。
大地正在熟睡,一切都显得苍凉,浩渺。
我以为,在祖国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西藏最具特殊的魅力。
它的独特的社会历史、民族风情,神奇的自然环境和高原风光,为任何内地与其他边疆地区所无与伦比。
传奇的史事,特异的风习,迷人的景色,随处都可以引发雄奇的意境和奋发的情思。
现在,就从我所在的雅隆河流域写起吧。
雅隆河,这个名字尽管在藏汉古史和现代典籍中经常可以见到,但它实在太小了。
从源头到注人雅鲁藏布江的河口,全长不过六十多公里。
上游只是潺潺一线,但终古长流,永不涸竭;中下游一带稍宽,也只有十米左右。
它的出名,是因为这里孕育了藏民族的祖先,是古代吐蕃王朝的兴亡故地,也是整个西藏文明历史的策源地。
它的水质非常好,佛典上说,秋天有八大优点,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腐,七饮时不损喉,八喝下去不伤腹。
出于好奇心,我饮下一满碗,倒也没见到什么神功奇效,但清冽净洁却是千真万确的,因为它纯系高山雪水融汇,没有任何污染。
此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牛羊遍野,农牧业十分发达,号称西藏的粮仓。
民族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氆氇、围裙、木碗、石锅、竹器、藏被、地毯等传统手工艺品,以造型奇特、富有民族特色,名闻遐迩。
这里只说一个事例,《红楼梦》第一百零五回,锦衣军从宁国府查抄的物品中有三十卷氆氇,据考证就是这里的贡品。
这是一种手工织成的毛呢,结实耐用,可制作服装、鞋帽,也可做铺垫,相传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这里的藏族同胞,勤劳勇敢,朴实纯真,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他们把生活在民族历史文化的源头引为荣幸。
在地处雅隆河口的山南地区首府泽当镇,他们热情地导引我们观看了西藏四大神山之一的贡布山。
山腰间有三个“仙洞”
,传说是西藏人类始祖居住的地方,至今保存完好,一年四季香火不绝。
这一带诞育了藏族文字的创始人,产生过藏族第一部诗集、第一部藏戏,建筑了西藏第一座寺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