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号称“开国功臣第一”
的徐达也是濠州人,故里就在濠梁附近。
自幼就跟随朱元璋身经百战,出生人死,曾经九佩大将军印,刚毅勇武,功高盖世,先后封信国公、魏国公,并和皇上做了儿女亲家。
太祖曾赞誉他:“受命出征,成功凯旋,不骄不夸,不近女色,也不取财宝,正直无瑕,心昭日月。”
因为他功劳大,太祖要把自己当吴王时的旧宫赐予他,徐达固辞不受。
有一次,他们一起饮酒,醉后,太祖叫人把他抬到自己的御榻上,徐达醒后吓得连连请罪。
以后,太祖又对他进行过多次试探,表明其提防之严,猜忌之深。
这更加重了徐达的心理负担,整天紧张惶悚,有临深履薄之惧,以致气郁不舒,渐成痈疽。
经过一年调治,病势逐渐好转。
突然传来圣旨:皇上赐膳问安。
家人打开食盒一看,竟是一只蒸鹅,徐达登时泪流满面。
原来,太医早就告诫:此为禁食之物,否则命将不测。
但是,君命难违,只好含悲忍泣吞食下去,几天后终于不起。
(据明人徐祯卿《翦胜野闻》)
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说,明太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
。
为什么要这样做?雄猜嗜杀,固其本性,但主要还是出于巩固“家天下”
的政治需要。
据查继佐《罪惟录》载,明初,太子朱标不忍心看着众多功臣受戮,苦苦进谏,太祖沉吟不语。
第二天,把太子叫过去,让他把一根浑身带刺的枣枝用手举起来,朱标面有难色。
于是,太祖说道:“这满是棘刺的树枝,你是无法拿起来的。
我现在正在给你削掉棘刺,打磨光滑,岂不是好?”
一席私房话,和盘托出了太祖的机心:为了朱家王朝的“万世一系”
,不惜尽诛功臣,以绝后患。
结果杀得人人心寒胆战,不知命丧何时。
在这种极度残酷的血雨腥风中,皇权看似稳定了,皇室独尊的威势也建立了起来,但国脉、民气已经大大斫丧,人心也渐渐失去了。
明朝开国功臣许多都是朱元璋的同乡,他们来自淮西,出身寒苦,后来饱尝胜利果实,构成了一个实力雄厚的庞大的勋贵集团,所谓“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
。
(明人贝琼诗句。
“短衣”
代指武将;淮西古属楚地。
)这些能征惯战、功高震主的开国勋戚,自幼羁身戎幕,出人卒伍之间,一意血战疆场,没有接受知识文化、研习经史的条件。
尽管靠近庄子的濠梁观鱼台,但我敢断言,不会有谁关注过什么“濠濮间想”
,也不懂得庄子讲过的“膏火自煎”
(油膏引燃了火,结果反将自己烧干)“山木自寇”
(山木做成斧柄,反倒转来砍伐自己)的道理。
他们的头脑都十分简单,最后在政治黑幕中扮演了人生最惨痛的悲剧角色,照旧也是懵里懵懂,糊里糊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