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有些人更进一步,不仅贞洁不染,严以律己,为了对付私谒,还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处置办法。
闲翻古籍,记下了几则颇有教益的逸闻佳话——
宋司马光任宰相,亲书一榜悬于家中会客室墙上。
榜文曰:“凡于身计,并请一面进状,光得与朝省众官公议施行。
若在私第垂访,不请语及。”
明确宣布,不要到家里来谈个人的“身计”
,有事应该呈进状纸,由众官在公署合议施行,公事公办。
乾隆时,刘统勋居相位。
尝有人怀揣银两昏夜叩门求见,刘公断然予以拒绝。
第二天早晨,来到政事堂,把那个深夜求见的人招呼出来,说:“昏夜叩门,贤者不为。
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
其人嗫嚅而退。
私谒意在徇情营私,干的是见不得人、摆不到桌面上的勾当。
“众前言之”
,自然有口难开,只好“嗫嚅而退”
了。
康熙时,礼部尚书张伯行任苏闽巡抚,一住下来,地方官吏便竞相私谒,送来许多名贵特产。
张伯行一向深恶此风,便亲笔写下一道檄文,晓谕各级官员: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虽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公开声讨,以正视听,这也是一种整治“走门子”
的验方。
清太祖努尔哈赤行伍出身,对付“私谒”
的态度更加决绝,索性发布一圣训:“国人有事,诉于公所,勿得诉于诸王臣之家。
其有私诉者,付以鞭索,俾执而责之。”
读到这里,谁人不感到痛快呢?
现在,对于干谒求进的歪风,多数当政者不胜其烦,觉得讨嫌;但也有一定数量的人爱吃这口食儿,结果免不了贪饵吞钩。
古语说:“受恩多则立朝难。”
既承私惠,必谋酬报。
结果,**裸的交换活动代替了党性的尊严,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变成了谋求一己私利的工具。
“虽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
,这确实是值得深加惕戒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