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5章 总论传统文化之评价5(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荀子所指摘的种种“贱儒”

必包括一些伪善与伪丧的人。

《礼记》各篇中所讲的漫无涯际的丧礼,到底有多少是古代的实情,多少是儒家坐在斗室中的幻想,我们已无从分辨。

若说春秋以上的人作戏的本领如此高强,很难令人置信!

与三年丧有连带关系的就是孝道。

孔子虽然重孝,但把孝创为一种宗教却是战国儒家,尤其是曾子一派所作的。

《孝经》就是此种环境下所产的作品。

与三年丧同时没落的,还有多子多孙的观念与欲望。

大家族制度之下,子孙众多当然是必需的。

西周春秋时代的铭刻中,充分表现了这种心理:

其永宝!

子孙其永宝!

其万年宝用!

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以上一类的句法,几乎是每件铜器上必有的文字。

后来虽或不免因习惯而变成具文,但在当初却是整个社会制度的一种表现。

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的说法,不只是战国时代儒家的理想,也确是春秋以上的普遍信仰。

但一旦大家族破裂,子孙繁衍的观念必趋微弱。

一人没有子孙,整个家族的生命就有受威胁的可能。

但公民观念代替了家族观念之后,一般人认为一人无子,国家不见得就没有人民。

并且在大家族的集团生活之下,家口众多还不感觉不便。

小家庭中,儿女太多,的确累赘。

人类的私心,总不能免。

与个人太不便利时,团体的利益往往就被牺牲。

所以战国时代各国都有人口过少的恐慌,也多设法增加自己国内的人口。

最早的例子就是春秋战国之交的越国。

勾践要雪国耻,极力鼓励国内人口的繁殖:

(1)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

(2)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3)将免(娩)者以告,公医守之;

(4)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5)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

我们读此之后,几乎疑惑墨索里尼是勾践的私淑弟子;两人的政策相同处太明显了!

关于越国,我们或者还可说它是新兴的国家,地广人稀,所以才采用这种方法。

但北方的古国,后来也采用同样的做法,就很难如此解释了。

魏居中原之中,也患人少。

梁惠王向孟子诉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是个么得感情的杀手兽世毛绒绒女王萌吐奶只为成就那些梦想造化之门我没想捉妖啊香江神探[九零]亚索的英雄联盟我是配角,超过了主角农家辣娘子有空间女帝:苟在深山,女儿将我吹成神反派女配,以武服人穿梭时空的侠客锦堂归燕不会真有人觉得修仙难吧从小镇做题家到首席科学家一剑倾国她心动之后我失忆了惩罪者:诡案迷凶原来我早就无敌了我在六扇门当差的日子沙雕仙厨的美食修真日常黄泉过阴人女尊世界的白莲花想当咸鱼实在太难了人在诸天,从被通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