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但罗马没有代议制,罗马公民遍天下,公民会议到会的实际却只有罗马城内与附近的人民。
这些人大半没有固定的职业与财产,对一切既不满意又不负责,所以极易受人操纵利用。
元老阶级以及对现状满意的人至此都联合一起,称为贵族阵线(Optimates)。
城内一般流动的公民、资本家、少数的贵族与其他一切对现状不满意的人也联合一起,称为平民阵线(Populares)。
这种党派的分岐与政权的争夺在当初还有意义,还表现一种真正的政争。
一方面赞成少数人为少数人的利益而统治天下,一方面赞成全体公民为全体公民的利益而统治被征服的各民族。
但两条阵线的原意不久都消没净尽,当初的各种口号都成了独裁者的护符。
原来有帝国而没有皇帝,在贵族阵线与平民阵线的纠纷之下就产生了一个专制的皇帝。
最早的独裁者是马略(Marius),是平民阵线的领袖,在非洲打仗屡次胜利之后,于公元前104年被选为宪法上地位最高的执政官(sul)。
上等社会的人已都不愿当兵,征兵制不能维持。
马略见到此点,于是改革军政,正式募兵。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从此军队遂成为将军个人的职业兵,国家军队的性质日愈淡薄。
最少我们可说,军队直接是将军个人的军队,只间接才是国家的军队。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最强大的将军与国家无形相混,甚至合一。
继马略而起的是贵族阵线的苏拉(Sulla),也是军人。
在公元前82年他勉强元老院正式给他无限的独裁权。
苏拉虽然没有皇帝的名号,实际他可说是罗马帝国第一任的皇帝。
马略与苏拉还真正是两个相抗的阵线的领袖,此后的独裁者就难说了。
便利时,他们可与或左或右的一个阵线合作,但大致他们是以个人训练的军队为最后的靠山,两个阵线都成了傀儡。
苏拉死后,不久三个独裁者同时并出(公元前60年),就是庞培(Pompey)、克拉苏(Crassus)与凯撒(JuliusCaesar),临时三雄合作,组成三头政治。
在三头中,庞培地位最高,当时的人就给他一个半正式的称号——“首领”
(Princeps)。
但三个伟人当然难以合作,一度冲突之后,凯撒胜利,二年之间(公元前46年-前44年)他成了全帝国的独裁者。
但少数的理想主义者对于旧日的共和政体不能忘情,最后用暗杀的手段将凯撒推翻。
正如用复兴六国的名义把秦推翻之后,列国分立的局面并未恢复;凯撒被刺后,共和政体也绝无挽回的可能。
结果只有多付一次大乱的代价而已。
共和主义者能把独裁者杀掉,但不能治理一个庞大的帝国。
他们原来相信民众会赞成他们“除暴”
的举动,岂知结果大失所望,多数的人民似乎感觉:独裁的好坏是另一问题,实际目前除独裁外别无维持天下安宁的方法。
所以经过十四年的大乱之后,在公元前30年一个新的独裁者又出现,就是屋大维(Octavius)。
至此一切恢复旧制的幻想都已消散,帝国各地都呼屋大维为“世界的救星”
。
这正与垓下之战后没有人再喊“铲除暴政”
或“恢复六国”
一类的口号一样。
但屋大维秉性谨慎,对凯撒的命运时刻未忘。
所以共和制度虽已推倒,他决定在实际独裁的局面之下仍维持共和的外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