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19章 附录3(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士可杀而不可辱”

,在当时并非寒酸文人的一句口头禅,而是严重的事实。

原繁受郑厉公的责备,立即自杀。

晋惠公责里克,里克亦自杀。

若自认有罪,虽君上宽恕不责,亦必自罚或自戮。

鬻拳强谏楚王,楚王不从;以兵谏,楚王惧而听从。

事成之后,鬻拳自刖,以为威胁君上之罪罚。

接受了一种使命之后,若因任何原因不能复命,必自杀以明志。

晋灵公使力士麑去刺赵盾,至赵盾府后,发现赵盾是国家的栋梁,不当刺死,但顾到国家的利益,就不免违背君命;从君命,又不免损害国家。

所以这位力士就在门前触槐而死。

以上不过略举一二显例,类此的事甚多,乃是当时一般风气的自然表现。

并且这些慷慨的君子,绝不是纯粹粗暴的武力。

他们不只在行政上能有建树,并且都能赋诗,都明礼仪,都善辞令,不只为文武兼备的全才。

一直到春秋末期,后世文人始祖的孔子,教弟子仍用六艺,孔子自己也是能御能射的人,与后世的酸儒绝非同类的人物。

到战国时,风气一变。

经过春秋战国之际的一度大乱之后,文化的面目整个改观。

士族阶级已被推翻,文武兼备的人格理想也随着消灭。

社会再度稳定之后,人格的理想已分裂为二,文武的对立由此开始。

文人称游说之士,武人称游侠之士。

前者像张仪以及所有的先秦诸子,大半都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用读书所习的一些理论去游说人君。

运气好,可谋得卿相的地位;运气坏,可以招受奇辱。

张仪未得志时,曾遭楚相打过一顿,诬他为小偷。

但张仪绝不肯因此自杀,并且还向妻子夸口:只要舌头未被割掉,终有出头露面的一天。

反之,聂政、荆轲一类的人物就专习武技,谁出善价就为谁尽力,甚至卖命。

至于政治主张或礼仪文教,对这些人根本谈不到。

所以此时活动于政治社会上的人物,一半流于文弱无耻,一半流于粗暴无状。

两者各有流弊,都是文化不健全的象征。

到汉代,游侠之士被政府取缔禁止。

后世这种人在社会上没有公认的地位,但民间仍然崇拜他们,梁山泊好汉的《水浒传》就是民间这种心理的产品。

汉以后所谓士君子或士大夫完全属于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系统。

汉武帝尊崇儒术,文士由此取得固定不变的地位。

纯文之士,无论如何诚恳,都不免流于文弱、寒酸与虚伪;心术不正的分子,更无论矣。

唯一春秋以上所遗留的武德痕迹,就是一种临难不苟与临危授命的精神。

但有这种精神的人太少,不能造出一个遍及社会的风气。

因为只受纯文教育的人很难发挥一个刚毅的精神,除非此人有特别优越的天然秉赋。

可惜这种秉赋,在任何时代,也是不可多得的。

至于多数的士君子,有意无意中都变成伪君子。

他们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

身体与人格虽非一件事,但一般的讲来,物质的血气不足的人,精神的血气也不易发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是个么得感情的杀手兽世毛绒绒女王萌吐奶只为成就那些梦想造化之门我没想捉妖啊香江神探[九零]亚索的英雄联盟我是配角,超过了主角农家辣娘子有空间女帝:苟在深山,女儿将我吹成神反派女配,以武服人穿梭时空的侠客锦堂归燕不会真有人觉得修仙难吧从小镇做题家到首席科学家一剑倾国她心动之后我失忆了惩罪者:诡案迷凶原来我早就无敌了我在六扇门当差的日子沙雕仙厨的美食修真日常黄泉过阴人女尊世界的白莲花想当咸鱼实在太难了人在诸天,从被通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