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序 竹露清声(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一次听演奏家将诗和音乐作品的关系如此紧密地对应起来,却又几乎解释得丝丝入扣,我对此深表赞同。

随后,听陈宏宽的演奏,就更让人有“以诗读乐”

之感。

他的莫扎特奏鸣曲k.333气韵流畅和谐,不为小的灵光乍现所动,只在乎大气象、大变迁。

乐句内在联系紧密,尤其是以相似音型结束的句子,处理时既在外形上保持统一,又有巧妙的细微变化。

这就是所谓的“韵”

——诗也是同样,一句终了,结字都在同一韵部里,再多句也无重复,发音协而不同。

至于音乐的整体结构,他的笔墨分配相当高明,绝不在细节上传递己见,即使那些处理得非常精妙的地方,也是故作平淡一带而过,不过分渲染,更不会为突出它们的独到而破坏了音乐的平衡。

任何一位爱乐者都不会拒绝浪漫主义,从情感的亲近程度上来讲,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更容易使人产生共鸣,因此它也占据了我们听觉的一大部分。

受文学、美术和文化思潮的影响强烈,浪漫主义忽然偏离了古典主义音乐预设的轨道,信马由缰地任意奔跑。

在这样的驰骋和放任中,人们才真正认识了自己的情感,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时代,音乐能与人的内心贴合得如此之近。

浪漫主义给历史留下各种以前从未出现过的颜色,这些颜色在各种时代元素的相互勾兑下跃然而出,鲜活而亮丽。

这个时代的音乐作品更像词——有诗的特点,但是长短句相间,用字用词灵活多变,少了禁忌,少了诗的严肃刻板,敢于更亲切更直接地表意。

如果从起源来看,词比诗更贴近音乐。

词最早是燕乐乐曲中的唱词,后来慢慢独立,成为文人手中的抒情之器。

虽然如今与之相配的曲子早已遗失不见,但节奏变换的句子仍是它身份的标志,任何充满浪漫气息的音乐都能重新将它唤醒。

我有几次在听斯克里亚宾的《夜曲》时来了灵感,音乐润色了眼前看到的真实景色,使它们变得唯美和诗意。

葡萄牙钢琴家皮莱斯演奏的作品第五的两首出神入化,让人几乎极尽想象都难以概括她的美好。

夜像是春夜,但又不是恣情享受暖意,让人心变得蠢蠢欲动的春夜。

斯克里亚宾早期的作品受肖邦影响颇深,但多了肖邦没有的仙气和神秘,他用跨度很大的琶音将气息拉长,主题的音符稀疏却绵绵不绝。

皮莱斯演奏的肖邦夜曲我一直觉得过于甜腻,并不太喜欢,但是演奏斯克里亚宾时,她却清淡如风,弹得写意洒脱,偶尔靡丽之处也不太过分,反而更显疏密得当。

这种美好的感觉该用怎样的文字来形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的清香已在其中,还有“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

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

的空阔寂寥,独有一番幽深自在。

有时,我们听音乐想要问个所以然;有时,我们听音乐的时候完全凭着感觉走;有时,我们读诗词需要咬文嚼字;有时,我们读诗词只求心底一幅图画。

诗词与音乐,它们各自独享一个世界,但是位于相异时代、相异空间的二者却又在今天我的世界中形成交集,这些都是上天给我的最神奇的礼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修道种田平天下我真的是捡漏王我在洪荒苟到成圣全职公敌每次穿越都在大理寺牢房惊!揍了秦爷后他每晚来馋我豪门父母和顶流哥哥终于找到了我穿书后我成了修仙界最佳师尊网游之最强传说诸世大罗科普精灵:最强宝可梦教父初始职业刺客之王我在末世赚积分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斗罗之幕后大佬素云涛高武:我死后记忆曝光,女儿泪崩八爷在清穿文里割韭菜[共享空间]农门娇俏小厨娘无妄轮回志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替宋诸天最强大佬快穿之病娇反派甜又撩吞噬星空: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