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艺术的标准与虔诚的态度(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艺术的标准与虔诚的态度

banner"

>

钢琴家朱晓玫在中国的巡演引发了一次热潮,11月的北京虽然已经进入初冬,但是人们对钢琴、对巴赫、对《戈德堡变奏曲》的热度完全可以让时序倒转,回到夏天。

微博和微信上,钢琴话题的传播从来没有达到过如此密度,每个人几乎都在议论这些关键字。

早在一个月前,朱晓玫在香港、上海的音乐会门票就已经卖空,北京则更是一票难求,很多慕名而来者甚至四处托人,想一睹钢琴家的真容。

难道是人们对钢琴、对巴赫或者对“戈德堡”

的喜爱一夜之间到达巅峰?可也并不是每场音乐会都有这样神奇的能量,至少,我所知的很多更值得听的名家大师都未获得观众这般簇拥,所以,“神力”

一定存在于朱晓玫的身上。

现在,北京的演出已经落下帷幕后,人们很快不再提巴赫和戈德堡,一场铺天盖地的浪潮之后,大家重回平静。

我们开始有时间和心情回醒一下,是什么让人卷入了这场钢琴的风暴。

2005年,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的其中一场演出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年轻的法国钢琴家亚历山大·塔霍邀请在法国音乐界颇具声名的朱晓玫联袂演出。

在这之前,我曾经读过旅法学者赵越胜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让我“认识”

了朱晓玫。

他在文中提到,当自己发现朱晓玫独奏音乐会的消息时,简直如获至宝,文章还叙述了朱晓玫坎坷的经历,并赞扬朱晓玫在这些痛苦沉淀之后,音乐宁静淡然,具有瞬间让世界安静下来的力量。

朱晓玫是“隐士”

,是大师,是将纯净的音符还给世界的人。

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我对这位其貌不扬的中国钢琴家有了极大的期待。

当天晚上,朱晓玫和塔霍演奏舒伯特的四手联弹《幻想曲》作品940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之一,其中酝酿着天真朴素的幻想和坚强执着的力量,就像微不足道但是满山遍野的野**。

我凭着个人想象,认为这是一首很适合朱晓玫的作品——我甚至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多数舒伯特作品都会在她手下被弹得清新自在,得其原意,因为一个真切而自然的人,其实最能理解舒伯特没有太多“想法”

的想法。

但是很遗憾,那次我并没有听到想要的音乐,朱晓玫与塔霍的组合音乐灵感匮乏,默契程度也完全不够,演奏平淡如水,没有任何可圈可点之处。

也许是年龄相差不少,也许是风格完全不同,也许是内在文化的差异,总之那一次与我的期待落差甚大。

此后,朱晓玫回到法国,消息寥寥,偶尔会看古典音乐论坛或者微博上有人提起她,对她演奏的巴赫和斯卡拉蒂推崇备至。

我再次按图索骥,找到她演奏的巴洛克音乐,感觉风格清新自然,但没有达到过耳不忘的“惊艳”

程度,在众多演奏过斯卡拉蒂和巴赫的钢琴家中,标签不甚显著,听过之后很难有更深刻的印象了。

于是,她一直徘徊在我的脑海边缘,不会被忘记,但也不会再专门提起,让自己去听她的音乐。

直到这次,她的名字被再次提起,但这一次规模和角度都与以往不同。

我先是得到朱晓玫要再次来中国演出的消息,而后又看了几篇关于她的文章,这些文章新鲜出炉,都写得都相当曲折煽情,讲述的是演奏家从学生时代直到今天的经历。

那些令人伤感的,像疤痕一样虽然渐渐淡去,但终究不可能消失的过去在文章中重新被翻起,与她将要演奏的音乐联系起来,丝丝入扣。

这些文章在读者中产生了引爆情感的效应。

一夜间,朱晓玫执着追求音乐的故事和特殊的时代背景联系在一起,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同情和敬仰。

很多年来,朱晓玫不愿放弃音乐,即使在寄人篱下的恶劣环境中仍矢志不渝,与“戈德堡”

为伴的故事也让很多人追忆过去,联想到自己因为很多“不得不”

而放弃的梦想。

文章引着人们将别人的过去折射到自己的过去中,带着复杂的情感将故事从时代背景中抽出,将对群体经历的悲哀全部集中在对个人经历的悲鸣当中。

这种悲鸣进而转移到音乐——陪伴她的“戈德堡”

也注定与她一同受过洗礼,是上天的福音,是将人从磨难中拯救出来的“慈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之职业打金宋少怀里的小青梅好撩人重生之原配娇妻视死如归魏君子长夜国光之猎魔人大秦:始皇帝,我真没有忽悠你啊[红楼]林如海贾敏重生了!农家小福妻有法术无尽海图沙雕魂师的万界之旅[综英美]我在超英世界里开鬼屋吾妻非人哉带着系统创家园全民进化时代洪荒之红云,开局九道鸿蒙紫气神秘复苏之无限镜像我在足坛疯狂刷钱空间之大佬的农家妻重生梦想花开乡村最强小神农回到过去当特工金牌卧底被迫成为大导演反派想杀本作者超凡世界的资本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