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发信人名叫周芸,六十二岁,云南怒江独龙族村落的一名退休教师。
其父周振邦,曾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意识能量转化”
课题组十二位成员之一,也是唯一一位在“意外火灾”
中幸存却从此失联的研究员。
“他没死。”
何雨柱一拳砸在桌上,“当年那场火,根本不是事故!
他们是被系统性清除的!
而周振邦逃了出来,躲进了深山……可为什么这么多年,没人找到他?”
林晓彤连夜接入卫星热成像系统,对滇西北无人区进行扫描。
最终,在海拔三千米的一处岩洞附近,发现微弱但持续的生物信号与极低频电磁波动。
“有人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年。”
她声音发颤,“而且……洞口有手工雕刻的符号??是‘情感拓扑学’里的基础公式。”
次日清晨,一支由技术人员、心理专家和当地向导组成的救援队出发了。
何雨柱坚持同行。
山路险峻,积雪封径。
队伍跋涉两天才抵达岩洞。
洞口覆满藤蔓,内里却出奇整洁:一张木床,一个煤油炉,墙上贴满泛黄的手稿与电路草图。
最令人震惊的是,角落里摆着一台用废旧收音机改装的装置,天线直指天空,正不断发送着摩尔斯电码式的脉冲信号。
“是他一直在试图联络外界。”
林晓彤轻声说。
就在这时,洞深处传来??声。
一位白发老人缓缓走出,瘦骨嶙峋,双眼浑浊却仍有神。
他盯着何雨柱,忽然嘴唇微动:
“……三长两短……是你母亲教的吗?”
何雨柱浑身一震,脱口而出:“你也知道这个?”
老人颤抖着从怀里掏出一块锈迹斑斑的怀表,打开后盖,里面赫然嵌着一小块水晶碎片。
“这是苏婉清给我的信物。”
他说,“她说,总有一天,会有人带着同样的频率来找我。
因为真正的光,不会只亮一次。”
他叫出了何雨柱的名字,说出他十岁那年在实验室打翻试剂瓶的细节,甚至记得苏婉清总爱哼的一首苏联老歌。
“你母亲是我最后的联络人。”
老人哽咽,“那场火后,她冒死送来警告,让我藏进深山。
她说‘萤火计划’不能断,哪怕只剩一个人记住它。”
何雨柱跪了下来,泪水砸在雪地上。
“老师……我来了。
光,一直都在。”
三天后,周振邦被接回北京。
全国直播了他的回归仪式。
当他颤巍巍地将那块水晶碎片放入“记忆幕布”
的核心槽位时,整座四合院的灯光骤然大亮,连远处胡同里的路灯都同步闪烁,形成一片流动的光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