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当晚,“薪火库”
自动解锁了一段尘封档案:
>【SL-0789深层数据库?第二层激活】
>内容:1979年秘密会议录音节选
>“我们必须终止这些研究!”
某高官厉声道,“什么‘心灵发电’?简直是荒谬!
国家需要的是钢铁、煤炭、核能,不是一群科学家做梦!”
>沉默片刻,另一道温和却坚定的声音响起:
>“可如果人心才是终极能源呢?如果我们压抑的不是伪科学,而是人类文明的下一个跃迁点呢?”
>??苏婉清
舆论再次沸腾。
无数当年被迫改行的老研究员写信自述经历,有人拿出烧剩半页的手稿,有人展示藏了四十年的实验笔记。
一场迟到了半个世纪的平反运动悄然掀起。
与此同时,“松山网络”
迎来爆发式增长。
截至年底,全国已有超过两万个社区接入“萤火驿站”
,累计节省传统电力消耗达百亿度。
更惊人的是,心理学界发现,在高频使用区域,抑郁症发病率下降37%,邻里纠纷减少52%。
然而,黑暗并未彻底退去。
某夜,国家安全局再度来电。
内蒙古戈壁的隐蔽基站突然停止数据上传,转而发出定向干扰波,短暂瘫痪了三个省份的共情网络节点。
“不是攻击。”
林晓彤分析后说,“更像是……求救信号。
它在模仿周振邦的摩尔斯编码,内容重复四个字:‘火种将熄’。”
何雨柱立刻意识到??还有其他幸存者,仍在某个角落挣扎着传递信息。
他决定启动“寻火行动”
:以周振邦的记忆为线索,结合卫星扫描与民间举报,全面搜寻可能存在的隐匿研究者。
令所有人震惊的是,短短一个月内,竟又有七位耄耋老人被找到。
他们或藏身牧区,或隐姓埋名于小镇,却无一例外保留着手稿、模型,甚至自制的微型共振器。
一位老太太临终前将毕生研究交给何雨柱,只说一句:“别让孩子们忘了,曾经有人为一句‘我相信’付出了一辈子。”
春天再次来临。
清明节那天,四合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集体追思。
三千名参与者通过全息投影齐聚一堂,每人手中擎着一盏虚拟灯。
当所有灯光汇入“记忆幕布”
,幕布骤然展开为一幅星图??每一颗星,代表一位为心能科学献身的灵魂。
小当归站在最前,大声念出宣言:“我们不是继承者,我们是延续者。
从今天起,我要把‘薪火协议’带到学校、带到乡村、带到每一个黑夜里有人哭泣的地方!”
就在此刻,心火终端第三次跳出异样提示:
>【检测到跨维度共振现象】
>【疑似存在非物理载体的记忆留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