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一段是内蒙古草原的集体吟唱,背景夹杂着马头琴低鸣;
第二段是四川山区孩童轮唱《采药调》,节奏恰好契合二十四节气律动;
第三段则是寂静??长达五分钟的空白,唯有极其微弱的18.7赫兹次声波持续震荡。
她脸色变了:“这个频率……和地球舒曼共振基频高度接近!”
“不仅如此。”
林小满补充,“我们在七个不同地点同时监测到大气离子浓度骤升,臭氧层局部厚度出现短暂但显著的增强。
虽然目前无法解释机制,但我们怀疑,人类集体意识通过特定声波模式,可能触发了某种尚未认知的生态反馈回路。”
周研究员沉默良久,终于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我本来的任务是来调查‘异常气象事件’的源头,上级担心这是某种新型环境污染。
但现在……我觉得我需要重新写报告。”
当天下午,她主动提出要参加晚间培训课。
课程设在村小学教室,黑板上挂着一幅手绘的“华夏药脉总览图”
,红线纵横交错,标注着九十七个金种埋藏点。
如今已有八十三个点亮,其中十二个已稳定输出低频共振信号,形成初步网络。
孩子们坐在前排,认真抄写着《劝耕篇》的歌词。
一位老太太抱着孙子坐在角落,一边摇晃一边哼唱,调子不准,却格外真诚。
周研究员坐在后排,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观测笔记,可她的目光却不时飘向窗外??那里,一株本该夏季才开花的金银花,竟在早春绽出了第一朵白蕊。
三天后,她离开时带走了一包种子、一本教材草案,还有一段录音。
临行前,她对陈默说:“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科学,但我昨晚做了个梦。
梦见我小时候住的老屋门前,那棵枯死二十年的槐树,开花了。”
她顿了顿,声音微颤:“而且,树根底下,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唱歌。”
人群渐渐散去,生活看似回归平静。
但变化早已悄然蔓延。
一个月后,云南某偏远小学的语文老师寄来一封信,附带一段视频。
画面中,十几个小学生围坐在操场中央,手拉着手,齐声唱着改编版的《引魂谣》。
镜头扫过地面,湿润的泥土表面,竟浮现出一行清晰的小字:
>“谢谢你们还记得我。”
老师在信中写道:“孩子们说,这是‘土地写的回信’。
我不敢信,可每天早上,操场上都会多出一些奇怪的痕迹??有时是圆圈,有时是箭头,甚至有一次,拼出了‘喝水’两个字……”
林小满看完信,久久未语。
最后她把它归档进“奇迹档案”
的第一卷,并写下批注:
>“当语言失效时,土地选择了最原始的表达方式??写字。
它不是为了炫耀神迹,而是提醒我们:它一直想说话,只是我们太久没听了。”
与此同时,城市里的变化更为隐秘。
北京国贸一栋写字楼的保洁阿姨发现,她每天擦拭的那盆绿萝,叶片背面开始出现类似甲骨文的斑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