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15章 与李白对饮(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发展到当世,愈演愈烈。

这种现象的产生,实乃是远古生民图腾崇拜的余绪。

圣人是崇高的,不可企及的,我辈仰望,窃窃惭愧自己的愚笨。

可是站在这杜甫草堂中,马上就想到一个问题:为何这草堂,从来没人称它为“诗圣草堂”

而要直称为“工部草堂”

?连道圣人的头衔,还敌不过一个级别卑下的工部员外郎?

公元758年冬,从华州司功参军任上弃官流浪的杜甫,携家带口来到成都,借寓于浣花溪畔。

翌年春,在友人的资助下,在浣花溪上游选了一块地,盖起了几间茅屋。

这便是最初的杜甫草堂。

杜甫在这里住了三年零九个月,写下了两百四十多首诗,在他死后,草堂数度易主终成废墟。

直到一百多年后,来成都做官的晚唐诗人韦庄,在浣花溪畔找到了草堂遗址,缅怀先贤,他在遗址上头盖了一间茅屋,这是后人纪念杜甫的第一座建筑。

又一百七十年过去,到了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有一位名叫吕大防的进士仕宦锦城,在再度倾圯的韦庄版的草堂遗址上又一次重建,这一次规模略大,其壁间绘有杜甫遗像,供人瞻拜。

半个世纪后,已是南宋初年,时任成都知府的张焘来到浣花溪边,面对草堂凋敝之甚,遂再度培修,新增二十六通石碑,遍刻杜诗一千四百多首,历时四月而成。

经过这次修葺,草堂渐有气势,大殊于从前。

元明改朝换代之际,草堂毁于战火。

明初,朱元璋的十一子朱椿受封蜀王到了成都,下令重建草堂,这次规模更为宏大。

自此,终明一朝,草堂修葺扩建了七次,亭馆祠堂,曲水园囿,草堂已成胜景。

明末,张献忠入蜀,杀人如麻,川中浩劫,草堂亦不能免。

1670年,清康熙朝川湖总督蔡毓荣履任成都,联络四川布政使金凌、成都知府冀应熊倡仪重修。

清代累朝扩建五次。

民国期间,地方人士筹款对草堂中的工部祠与诗史堂进行了重建。

新中国成立后,草堂成了杜甫纪念馆,成立了管理处,向游人开放。

1961年,杜甫草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所见的草堂建筑群,为清嘉庆十六年重修所留下。

这穿逗式的居居建筑,典型的川西风格。

层轩累阁,华堂丽庑,清流散绮,雨浥红蕖。

此般景象,华贵有如王府,与诗人的故居相去甚远。

唐代诗人中,最穷的有两个,一个是杜甫,另一个是杜荀鸫。

如果给他们划成份,都是贫农。

在新中国,他们可算是无产阶级诗人。

宋代,曾主持过草堂重修工作的喻汝砺,为这草堂写了十二首诗,憎命达”

这无异于告诉人们:文学是穷人的事业,这观点与孔夫子的“仓廪实然后知礼节”

显然违背。

文学与财富的关系,也就是说杜甫的立论是否正确,值得另写一篇文章探讨,这里略下不表。

在这里,我想指出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的诗圣,一个瘦骨嶙嶙的穷老头子,生前颠泊流离,为五斗米折腰尚嫌不能,强抑嗽齿的穷愁,在达贵官人面前强颜欢笑的这位在大热天吃腐牛肉中毒而死的诗人,为何寓居三年多的一座草堂,竟有如此的宏敞亮丽?在这草堂里,杜甫写下了那首呼天怆地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如果草堂是今天这般气象,杜甫会如此痛哉惜哉,稍带着还把抢走茅草的邻家的孩子咒骂一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绝地求生之天下无敌前情难续:爹地,你出局了!大佬每天都在更新人格在超神学院的那些年我是个么得感情的杀手漫游在影视世界农家小福妻有法术末世之菩提空间快穿宿主又撒糖了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我在镇夜司打开地狱之门末世重生之千金逆袭遮天之狠人时代漫威的公主终成王重生之名门皇后开局满级爆射,梅西求我入阿根廷网游变身之全虚拟风暴八零恶女不好惹我能点化万物姑娘你不对劲啊美漫大魔王替身奥术神座帝国巨星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