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凌晨西点半的无锡,像被一层薄纱裹住的青瓷,连光线都透着温润。
天未亮透,东边天际线只晕开一抹极淡的鱼肚白,似有人用毛笔蘸了清水,在黛色天幕上轻轻扫过。
陆帆的手机闹钟设成了轻柔的鸟鸣,此刻从枕头边悠悠飘出,挠得人心里发酥。
他揉眼掀开被子,深秋的凉意顺着领口钻进来——无锡夜里温度己跌破十度。
陆帆赶紧摸过床尾的深灰色冲锋衣,袖口还沾着前几天在常州爬文笔塔时蹭的草屑;又翻出米白色围巾,绕颈缠两圈,把下巴埋进毛线里,才挡住那股寒意。
昨天民宿老板小林特意叮嘱,鼋头渚日出要赶在五点半前到“鼋头”
观景台,晚一分钟,太阳就可能从湖面跃出,错过最惊艳的瞬间。
陆帆轻手轻脚推房门,生怕吵醒隔壁的老夫妻——昨天晚饭时听他们说,是来给孙子办满月酒,特意多留两天看风景。
一楼客厅亮着一盏暖黄小射灯,光线刚好罩住沙发上的小林。
他正擦着民宿的青瓷茶杯,手里攥着白色软布,沿着杯口细细擦拭,连杯底花纹都没放过。
听见脚步声,小林抬头,脸上带着刚醒的倦意,却笑着招手:“起这么早?猜你没吃早饭,灶上温着粥,盛一碗再走,湖边风大,空肚子容易着凉。”
餐桌靠窗边,铺着蓝白格子桌布,摆着一碗白粥、一碟酱菜,还有个剥好的茶叶蛋。
粥是无锡本地晚粳米煮的,熬得浓稠,米粒开花浮在表面,像撒了把碎珍珠。
陆帆舀一口,温热的粥滑进喉咙,带着淡米香,还有一丝清透的鲜——不是酱菜的咸鲜,是更纯粹的鲜。
“这里加了点太湖银鱼干,”
小林走过来,推过一个小碟,里面装着细如银丝的干银鱼,泛着淡银白,“我妈昨天从老家带来的,去年秋天晒的,温水泡软煮进粥里,鲜得很,还不占肚子。”
他顿了顿又补充,“昨天跟你说的渔民张叔,凌晨三点就撑船进湖了,你到鼋头渚码头,能看到他的船——船头挂着红色救生圈,很显眼。”
陆帆点点头,三两口喝完粥。
茶叶蛋是溏心的,咬开时橙黄色蛋液慢慢流出,配着脆爽酱菜,刚好中和粥的绵密。
他背上装着相机、手机和小林塞的暖宝宝的背包,刚到门口,小林又追上来递一次性手套:“湖边芦苇露水重,别蹭脏手,还能挡点风。”
民宿门口的路灯亮着,昏黄光线透过树叶缝隙洒下,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影子。
街上静得只剩环卫工李阿姨的扫帚声,“沙沙”
的,像春蚕啃桑叶。
李阿姨穿橙色工作服,头发用蓝色方巾包着,见陆帆,停下活笑问:“小伙子去鼋头渚看日出?今天天气好,准能着好景色。”
“是啊阿姨,您这么早打扫?”
陆帆驻足。
“习惯啦,”
李阿姨扫掉桂花树上落下的花瓣,“南长街晚上游客多,早上不早点扫,垃圾就堆了。
你看这桂花,落一地,扫着也香,等下太阳出来晒干,更甜。”
她指了指路边桂花树,金黄小花铺了一层,踩上去软软的,满是香气。
陆帆道别后,沿青石板路往公交站走。
空气里满是太湖水汽,混着桂花余香,深吸一口,连肺里都清爽起来。
到公交站时,最早一班鼋头渚专线刚好驶来——淡绿色车身,印着“鼋头渚风景区专线”
,旁画着卡通鼋趴在湖边晒太阳,模样可爱。
车上人少,前排坐一对老夫妻,爷爷戴老花镜,捏着鼋头渚导游图,跟奶奶小声讨论;后排三个摄影师靠座打盹,镜头盖着黑罩,其中一人的相机包上挂着太湖石小挂件,随车身轻晃。
陆帆找靠窗位坐下,车窗凝着薄霜,擦开后能看见景色渐变:从南长街的白墙黛瓦,到郊区农田——稻子己收割,只剩整齐稻茬,像矮矮的绿墙;偶尔见几间农舍,屋顶冒淡烟,该是农户做早饭。
西十分钟后,公交到鼋头渚景区门口。
陆帆买完票进门,一股冷风灌满怀——湖边风比市区大,吹脸像小刀子。
他紧了紧围巾,双手插进冲锋衣口袋,里面的暖宝宝己开始发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