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但又改口说,“这本书是某某写的。”
那男的对他妹妹说,“他说得对”
。
[208]此梦始于一个站名,站名肯定把我弄得半醒。
但我却用霍尔松代替了马尔堡站名。
我听到的站名肯定是马尔堡,这可由梦中提到席勒为证,因为席勒生于马尔堡,虽然不是斯蒂里亚的那个马尔堡。
[209]那次旅行我虽然买的是头等车票,却很不舒服。
火车里挤满了人。
在我乘坐的那节车厢里,有一对很有贵族派头的妇人和绅士,他们显得没有教养,对我的进入显示出不加掩饰的不悦。
我很有礼貌地向他们打了招呼,但他们却没有回答。
虽然这对夫妻是并排坐着(背对车头),但她却在我的眼皮底下抢先用雨伞占着对面靠窗户的座位。
车门很快关上了,他们交谈了几句,说是要把窗户打开。
他们可能已看出我正渴望着新鲜空气。
在这炎热的夜晚,车厢完全封闭,很快就令人窒息。
旅行经验告诉我,像这种冷酷和傲慢的行为,表明他们必定是那种免费或半价乘车的人。
当检票员走过来,我向她呈示我以高价买的车票时,这位女士用嘲讽甚至带有威胁性的语气说:“我丈夫有免费通行证。”
分析还可以得出另一种解决办法。
对调换车厢做出解释的企图,在我看来似乎明显是梦的工作之事;但事实上它不是源于我自己,而是源于我的一位患者的神经症。
我在别处[第260页]曾提到一个教养良好又在现实生活中心地善良的人,他在父母死后开始谴责自己具有谋杀倾向,并因而在生活中采取各种防御措施而成为神经症的牺牲品。
这是一例完全具有自知力的严重强迫症。
起初他不敢上街,因为在街上一碰到单身行人,他就抑制不住要弄清他在何处消失;如果有人突然从他的视野中消失,他就会感到不安,并觉得可能正是他使这个人消失掉。
除去别的不谈,这背后还隐藏着“凯恩幻觉”
——因为“人皆兄弟”
。
(圣经中凯恩杀死了其兄弟阿伯尔即谋杀者之意)由于执行这种任务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便足不出户,闭门度日。
但报纸却不断地把外界谋杀案件的消息送到他家,于是他的良心便开始怀疑,他可能就是谋杀案的凶手。
如果他确信,事实上,自己几个星期以来从未离家外出,这会暂时使他稍安,但终有一天他又想到,他可能在一种潜意识状态下离开家并犯了谋杀罪而毫无自知。
从那以后他便锁起大门,把钥匙交给管家并严格吩咐,即使他要钥匙,也绝不给他。
这就是我企图将调换车厢解释成发生于潜意识状态下的起源:它是将梦念材料现成地搬入梦中,其意旨明显地是要在梦中将自己的形象等同于那个患者。
我对他的回忆起源于随便的联想。
我最后一次夜间旅行发生于数周以前,正是与此人同行。
他已痊愈,陪我去外省访问他那些请我去看病的他的亲戚。
我们同坐一个车厢,整夜都把窗户全打开,而且只要不睡觉,我们就玩得很开心。
我知道,他的病根始于童年并与某种性情境有关的对他父亲的敌意冲动,所以,只要我把自己认同于他,便是在承认某种类似的情感。
事实上,梦的第二幕以某种夸张的幻想结束,即认为那两位年长旅伴以那种冷淡方式待我,是因为我的存在妨碍了他们事先计划好的夜间调情。
然而这种幻想却起源于儿童早期生活之一幕,其中小孩可能是受性好奇心的驱使而闯进父母卧室,结果被父亲赶了出来。
八、梦中情感
斯泰克尔[1879,第51页]的敏锐观察使我们注意到梦中表达的情感,我们不能像通常习惯的那样,清醒以后便轻易地忽视其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