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女人的性心理需要应该在婚姻和她的家庭生活中得到满足。
然而,由于婚姻关系结束过早,也由于情感生活的平淡无奇,女人常常有得不到满足的危险。
随着年岁的增长,母亲便自居于儿女的地位,与他们认同,将他们的情感体验当成自己的体验,以此使自己有所满足。
据说父母和儿女在一起便不会觉得老,这委实是父母从子女那里得到的最最珍贵的心理收获。
如果婚后无嗣,为妻者就失去一种最能扶助她熬过逆来顺受生活(为其婚姻所要求)的方式。
母亲在女儿感情上的自居很容易陷得很深,她会爱上女儿所爱的男子。
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因排拒这种情感情境(emotionalsituation)而做的强烈的内心斗争,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症疾病。
不管怎么说,岳母往往是以这种方式受制于恋爱的冲动,无论这一冲动抑或某种排拒倾向都加剧了她内心中各种冲突力量的**。
因此,为了将那些受禁忌的柔情蜜意更加严厉地压制下去,她常常在女婿面前展示的是爱情中刻薄施虐的一面。
女婿与岳母的关系,虽然来源不同,也因类似的冲动而复杂化。
通常一个男人在最终找到意中人之前,总是择其母亲或姐妹为爱的对象。
由于存在着防范**的障碍,他的恋情遂由儿时爱恋着的这两种形象,转移到外界与之相似的对象上。
这样岳母取代了他的母亲(或是他姐妹的)的地位。
他又产生了转向自己原初恋爱对象的冲动,对此他不得不用一切力量来加以抑制。
对于**的畏惧告诫他不可重温儿时对家庭成员的爱恋。
岳母并非他儿时的人物这一事实,也促使着他断然弃绝这一冲动。
至此他还不了解自己的岳母,因此在他潜意识中还没有她的任何不可改变的影像。
他那复杂情感中的缕缕不安和敌意使我们不由得认为,岳母实在是一种****;男人先爱上后来成为他岳母的人,然后才移情于她的女儿这一并非鲜见的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
正是这种在交往中的**因素,使未开化人们产生了设定女婿和岳母的回避规则的动机。
对此我看已没什么可怀疑的。
对原始民族严格实施的这些回避的解释,我们应接受菲森的观点[见第13页][20]。
他认为,这些回避只是对可能的**的进一步防范。
这一解释也适用于所有其他的血缘和部落关系间的回避。
唯一不同的是,血亲间**可能随时会产生,因此防范的意识是清醒的;在包括女婿岳母关系在内的其他情况下,**的可能只是一种存在于幻想之中,由潜意识连接环节的作用所驱动的**。
前文中,我一直没机会说明,运用精神分析学的研究方法为什么能够有助于对社会心理现象产生新理解。
这是因为蒙昧人表现出来的对**的恐惧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无须进一步解释。
为了提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所做的一切是强调了这一事实,即本质上说,对**的恐惧是一种幼稚的特征,它与神经症患者的心理生活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精神分析学告诉我们,男孩最早的爱恋对象具有**性,是受禁的对象——他的母亲和姐妹。
[21]我们还了解到,他在成长过程中是如何摆脱这种****的。
而神经症者总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心理幼稚症(psyfantilism)。
他既不能从孩提时代的性心理状态中摆脱出来,又不能回到这种状态中去。
这两种可能性可概括为发展的抑制和退行。
在他潜意识的精神生活中,**性力比多固着(iuousfixationsoflibido)继续发挥(或开始再一次发挥)主要作用。
至此,我们可以说,在**欲望制约下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乃是神经症的核心情结,神经症中**意义的揭示,自然会引起成年人和正常人的普遍怀疑。
朗格的文章(如1907和1912)以大量的证据表明,在相当程度上富有创造力的作家往往只对**主题兴趣盎然,而且正是这一主题以其无数的变种和扭曲形式,为诗歌提供了主题素材。
对这一观点,人们自然也表示不信。
然而,我们却不能不认为,归根结底这种抵制态度主要是出于人类对其早年(现在已被退行所取代)的**欲望的厌恶。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证明那些后来注定要成为潜意识的、人类的**欲望,在蒙昧民族那里仍被当作需用最严厉的手段来对付的、直接的灭顶之灾,其意义是非同小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