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万安镇罐头厂的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地上,晒得暖融融的。
李哲、李振国围坐在茶几旁的沙发上,谢厂长正提着热水壶冲泡一壶绿茶,动作娴熟地给两人各倒了一杯。
“李总,您喝茶。”
谢厂长将茶杯...
雪落了一整夜,七号院的屋顶积了厚厚一层白。
清晨时分,张小雨推开厨房门,热气扑面而来。
灶台上炖着红薯粥,锅盖边缘冒出丝丝甜香。
她踮脚往窗外看,李哲正弯腰清理大棚入口的积雪,动作缓慢却坚定,像在翻阅一本无人读懂的土地之书。
“老师!”
她喊了一声,“水证平台昨晚又涨了两千人!
内蒙古那边有个牧民用冻土采样法,从冰层下取到了去年埋藏的废渣样本,上传后系统直接触发红色预警。”
李哲直起身,拍了拍手套上的雪沫,抬头望向她:“告诉他,我们明天就派技术支持过去。
那种地方,零下三十度还能坚持监测,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出名??是真把这片地当家了。”
张小雨用力点头,转身跑回屋里写邮件。
她的书桌上摊开着一张全国地图,上面密密麻麻贴着彩色图钉:红色代表污染高风险区,绿色是已建立民间监测点的村落,黄色则是正在培训的新学员所在地。
图钉越来越多,几乎连成一片星河。
中午,冯家屯的老支书带着三个年轻人来了。
他们穿着洗得发白的棉袄,脚上套着胶靴,手里拎着一袋自家磨的玉米面和两瓶蜂蜜。
“李老师,这是心意。”
为首的小伙子叫王海生,二十出头,说话带着乡音,“我们商量好了,合作社第一年种有机白菜、胡萝卜和草莓,不用化肥农药,全靠堆肥和生物防治。
您要是肯指导,咱们就敢挂牌‘零农残’。”
李哲接过袋子,没推辞。
“行,我给你们设计轮作方案,再教你们做酵素肥料。
但有一条??所有生产记录必须公开上传到‘公民水证’,让消费者也能查到每一株菜的成长轨迹。”
“这……”
另一人迟疑,“万一有人挑刺呢?”
“挑刺才好。”
李哲笑了,“怕被人看的数据,本身就经不起看。
真正的干净,不怕晒。”
下午,他带他们在大棚里演示如何用厨余垃圾与红糖发酵制作EM菌液。
塑料桶一字排开,里面翻滚着褐色液体,散发微酸气味。
“三个月后,这些菌群会吃掉土壤里的重金属残留,重建微生物生态。”
他说,“这不是魔法,是科学,也是耐心。”
王海生蹲在地上盯着一个滴灌头,忽然问:“李老师,您说咱们这点事,真能改变啥吗?城里人都去买进口有机菜,谁在乎咱这小地方种的东西?”
李哲沉默片刻,从口袋掏出手机,打开一段视频。
画面中是一个北京的家庭主妇,在超市货架前停下,拿起两盒标签不同的蔬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