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如果这种对待方式持续下去的话,便会对学生产生固定的影响,高期望的学生产生了高水平的动机,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高水平的行为,低期望的学生则恰恰相反。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的行为和成就与当初的期望值越来越接近。
2.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尽管不是正式的课程内容,但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积极的学校文化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可以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逐渐形成大家都认可和遵守的规则,并且外在表现出特有的学校精神气质。
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能够体现学校特色的基本内涵,身在其中的学生也由此受到影响。
因此,积极推进学校文化的建设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青少年亚文化,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影响深远。
3.家庭教育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基本场所,家长和其他长辈通过家庭教育而对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在学校教育中,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对提高学生学习有重要作用。
很多研究都发现,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对学校工作感兴趣及监控学生在校学习和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正面的影响。
(三)学习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多种问题,这些问题都能在学习的影响因素中找到根源。
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三类问题:学习障碍、学习困难和学业不良。
这三者是完全不同的三类问题。
学习障碍(learningdisabilities)是指学生听、说、读、写、算、拼的学习能力失调,导致学习结果与期望相差甚远,描述的是一种疾病。
与学习困难(learningdifficulties)主要针对学习过程不同,学业不良(us)是指最终学习结果不佳,一般来说,如果考试成绩在班级后15%,则被认为是当时该班的学业不良学生[3],导致学业不良的原因包括生理、认知能力、非智力因素、环境、多动行为、教育原因等,[4]也就是说,学习障碍会导致学习困难,但学习困难未必全是学习障碍,其他的也会导致学习困难;学习困难不一定就学业不良,学业不良也未必学习困难,因此矫治学业不良要根据其成因对症下药。
[5]因此,解决学习问题需要准确定位,对症下药,从学习的影响因素入手是根本的做法。
三、学习方式的变革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引起关注。
“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
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
[7]在这种背景下,改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生是当前学习方式变革的基本趋势。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新要求,它要求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主动自觉地去进行学习。
之所以倡导自主学习,是因为传统的学习观往往把学习看做是信息输入的过程,即教师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不考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往往会带来一个弊端,那就是学生的被动学习和机械记忆。
为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需要提倡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自主学习强调三个基本的方面,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和自我监控。
所谓自我导向,就是以明确的目标指引并激励自己的学习,这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对自己来说是有意义的。
所谓自我激励,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够不畏困难、不断激励自己,提高不断进取的内部驱动力,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所谓自我监控,就是要求学生关心自己的学习品质,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对学习的过程作出适当的调整。
可以说,自主学习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这种学习的发生也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进行自主学习的条件。
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他们的学习是受到别人关心的;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要创设教学条件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并进行互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积极的反馈并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表示高兴;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由此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等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