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若有所悟,于是,自言自语道:“这就是‘春梦婆’呀!”
儋州自汉代设置郡县以来,历朝都有流人谪徙,可以考知名姓的第一位流人乃是隋代的宗室杨纶。
他先被流徙广西,后来逃往儋州避难。
至于唐代、五代十国和宋初,贬谪儋州的达官仕宦,更是接踵而至。
“谁知把锄人,昔日东陵侯!”
依我看来,这个“春梦婆”
,当是某一显贵流人的亲属或者后代。
否则,不会对于世事沧桑有如此深邃的感悟。
总之,不管是怎样情况下出现的,反正对于东坡先生来说,这番警钟式的箴言,不啻醍醐灌顶,以至一场当头棒喝。
在同普通民众融洽无间的接触中,东坡的悟世思想不仅未被消解,反而益发强化起来。
与黎族人民结下的深情厚谊,那种完全脱开功利目的的纯情交往,使他在思想感情上发生了深刻变化,获得了精神上的鼓舞、心灵上的慰藉,以及战胜生活困苦、摆脱精神压力的生命源泉;挣脱了世俗的桎梏,实现了随遇而安、无往而不自如的超越境界。
如同一切伟大的诗人、作家一样,苏东坡的思想也是异常丰富、复杂的。
早在出仕之前,他就已经熔铸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于一身,初步构成了他那复杂而独特的思想体系。
在尔后的起伏颠折中,有时候,儒家的弘扬内在精神,实现自我,积极用世,在他的思想中占上风;有时候,道家的绝对自由、超越时空的淡泊无为,又在心灵中居于主宰地位。
屡遭贬谪之后,他曾盛赞《庄子》实获吾心,把庄子思想当作自己的既存见解,从而进一步消解了仕途经济的理想抱负。
“下视官爵如泥淤,嗟我何为久踟蹰。”
在对腐败的官场、世俗的荣华以及尔虞我诈的人事纠葛表示厌恶、轻蔑与怀疑的同时,表现出一种豪纵放逸、浑朴天真、雍容旷达的精神境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有了新的觉醒。
正如一位当代学者所指出的,东坡在生存的诸多灾难中,找寻到被失落的个体生命的价值,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获得了最大的精神自由,从而能够站在比同时代人更高的层次上俯瞰社会人生,获得一种自我完善感和灵魂归属感。
说到东坡的思想变化,我想起了他晚年的一首七绝。
渡海北归之后,坡翁在当涂遇到了诗人郭功甫,想起几年前贬谪惠州时这位老朋友曾经有诗相赠,当时未及作答,这次,他欣然命笔,依韵作和。
诗共两首,其一云:
早知臭腐即神奇,海北天南总是归。
九万里风安税驾,云鹏今悔不卑飞。
首句隐括了当时善恶颠倒、是非混淆的腐败朝纲;次句是对友人赠诗中“今在穷荒岂易归”
的回答,显现出一种百折不挠的豪迈感;第三句是说,他这只“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的大鹏,想要凭借风力安然降落,为最后一句张本;第四句是全诗主旨,说他悔于从前高翔远翥,以致活得太累太苦,决心要“收敛平生心”
,追求“我适物自闲”
“乐事满余龄”
的精神境界,在淡泊宁静中,过上一种平平常常、自然本色的日子。
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并没有料到,三个月后他就一病不起,撒手尘寰了,这种并非奢求的享受一番平常生活的渴望,终于未得实现。
三
东坡书院中有这样一副对联:
北宋负孤忠,春梦一场,忘却翰林真富贵;
南荒留雅化,清风百世,辟开瘴海大文章。
寥寥三十二字,对于坡翁在超越自我、战胜逆境的同时,以其“清风雅化”
,为开启海南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作了有力的概括。
坡翁在多年放谪生活中,逐步实现了价值观念的两个转换,或者说是疏通了两条心灵的渠道。
一方面的转换,是心智由人世归向自然,归向诗性人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