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任谏官左拾遗这个从八品官时,他曾频频上疏,痛陈时弊,以致上任不到半个月,就因抗疏营救房琯而触怒了肃宗皇帝。
房琯为玄宗朝旧臣,原在伺机清洗之列。
而杜甫却不明白个中底细,不懂得“一朝天子一朝臣”
的事体,硬是坚持任人以贤、唯才是用的标准,书生气十足地和皇帝辩论什么“罪细不宜免大臣”
的道理,最后险致杀身之祸,由于宰相大力援救,遭贬了事。
这大概又是一个文人当不了官的实例。
可是,四百年后的陆游却为之大鸣不平:
看渠胸次隘宇宙,惜哉千万不一施。
空回英概入笔墨,生民清庙非唐诗。
向令天开太宗业,马周遇合非公谁?
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扶几空嗟咨。
由于政坛失意,只能寄情于翰墨,弄得“后世但作诗人看”
,这对杜甫、对许许多多诗人来说,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呢?
三
客观地看,李白的官运蹭蹬,也并非完全种因于政治才识的欠缺。
即以唐代诗人而论,这方面的水准远在李白之下的,稳登仕进者也数不在少。
要之,在封建社会里,一般士子都把个人纳人社会组合之中,并逐渐养成对社会政治权势的深深依附和对习惯势力的无奈屈从。
如果李白能够认同这一点,甘心泯灭自己的个性,肯于降志辱身,随俗俯仰,与世浮沉,其实,是完全能够做个富于文誉的高官的。
可是,他是一个自我意识十分突出的人,时刻把自己作为一个自由独立的个体,把人格的独立视为自我价值的最高体现。
他重视生命个体的外向膨胀,建立了一种志在牢笼万有的主体意识,总要做一个能够自由选择自己命运与前途的人。
他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和虚伪道德,高扬“不屈己、不干人”
的旗帜。
由于渴求为世所用,进取之心至为热切,自然也要常常进表上书,锐身自荐,但大前提是不失去自由,不丧失人格,不降志辱身、出卖灵魂。
如果用世、进取要以自我的丧失、人格的扭曲、情感的矫饰为代价,那他就会毅然决绝,毫不顾惜。
他轻世肆志,**检逾闲,总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塑造自我,从骨子里就没有对圣帝贤王诚惶诚恐的敬畏心情,更不把那些政治伦理、道德规范、社会习惯放在眼里,一直闹到“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家仙”
(杜甫诗)这种地步,痛饮狂歌,飞扬无忌。
这要寄身官场,进而出将人相,飞黄腾达,岂不是南其辕而北其辙吗?
不仅此也。
正由于李白以不与群鸡争食的凤凰、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大鹏自居,因此,他不屑于按部就班地参加科考,走唐代士人一般的晋身之路;他也不满足于做个普通僚属,而要“为帝王师”
,以一介布衣而位至卿相,做吕尚、管仲、诸葛亮、谢安一流人物。
他想在得到足够尊崇与信任的前提下,实现与当朝政治势力的合作,而且要保持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合则留,不合则去”
,有相当大的自由度。
他在辞京还山时,吟出:
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
自是客星辞帝坐,元非太白醉扬州。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把自己与皇帝视为东汉隐士严光与汉光武帝刘秀的朋友关系,而不是君臣上下的严格的隶属关系,是可以来去自由的,是彼此平等的。
这类诗章,没被人罗织成“乌台诗案”
之类的文网,说明盛唐时期的文化环境还是十分宽松的。
如果李白生在北宋时期,那他的“辫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