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键盘好声音之齐默尔曼——声音的贵族
banner"
>
波兰钢琴家齐默尔曼是第九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
他须发飘逸,风格儒雅,看起来相当随和、洒脱。
但这位钢琴家其实对自己要求极高,他对音色的追求,几乎达到苛刻的地步。
从1975年获得肖邦大奖到1976年签约DG唱片公司,再到今天,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齐默尔曼并不是一个“多产”
的钢琴家。
他非常审慎地录制唱片,曲目选择、表现方式、演奏细节都要经过反复推敲,虽然,齐默尔曼涉猎的作曲家年代跨度很大,范围也比较广泛,但是目前,他录制过的钢琴演奏唱片不超过30张,可谓张张经典。
齐默尔曼是一位不辍练习的钢琴家,即使成为大师之后,他仍然以每天数小时练习的方式来不断修正和提高自己。
这与很多大师对待“练琴”
的态度截然相反。
齐默尔曼经常反复观看自己的演奏录像,从中找出与演奏没有直接关系的动作,他从来不认为这些动作会增加表现力,相反觉得它们毫无意义并且影响观众欣赏音乐。
我并不认为齐默尔曼以掌握曲目量取胜,与那些随时拿得出三十首协奏曲、十几场独奏会曲目的钢琴家相比,他更关注精雕细琢每一个作品。
在他演奏中,人们不会看到浮躁的表演,更不会听到莫名其妙的热情。
有人说齐默尔曼是个极度冷静的演奏家,其实,他只不过是非常细致认真地呈现作品本身的结构,珍惜每一点感情的运用,唯恐任何不恰如其分的情绪掺杂进来,破坏作品本身。
听齐默尔曼的演奏是一种享受,在他均匀、透彻的音符中,听者感受到的是作品天然的美感,就像真正好的菜肴并不需要更多香料呈现它的鲜美一样。
齐默尔曼公开演出场次并不多,主要原因是他很节制,多数时间埋头在工作室里,认真研究。
从个别音符的精巧程度到音乐整体平衡,再到最完美的气息句法,齐默尔曼追求音乐的歌唱性,力求把每一个乐句中的变化呈现出来。
论音色控制的精致程度,我甚至觉得齐默尔曼已经超越了米凯兰杰利。
米凯兰杰利对音色的要求也很高,但是他更强调于声音饱满而充满弹性,与齐默尔曼晶莹剔透的声音完全不同。
这也使得齐默尔曼的浪漫乐曲或段落像水晶一般,而米凯兰杰利大师,偶尔会显得严肃和呆板。
第一次听齐默尔曼,是他的德彪西《前奏曲》,有耳目一新的新鲜感,音乐清澈性感,让人不能忘怀。
后来才知道这套作品几乎是齐默尔曼最受欢迎的唱片之一。
这张唱片充分展现了他对于音色和演奏理念的追求。
在表达印象派作品时,齐默尔曼并不着意渲染气氛。
在朦胧中跟着感觉走可能是印象派的迷人之处,齐默尔曼的音乐走向很明确,但又带些踟蹰摇摆,是清醒与幻觉最恰如其分的结合。
我最喜欢最后一首《焰火》,即使反复听也不满足。
它在我的头脑中绚烂地绽开,是深蓝清冷的夜空中最绚丽的一朵,每个光点都清晰明亮,不同色彩的分布在不同天空中的不同高度,层次清晰而充满流动性,背景黑暗而干净。
我也喜欢季雪金和齐科里尼的《焰火》,但是季雪金绘出的“焰火”
背景是有雾的,齐科里尼的是欢庆的礼炮,都不似齐默尔曼的这般正中人的心意——它不是众多焰火中的一簇,偌大的天空中,只有这唯一一朵。
我所要的浪漫和出人意料,仿佛都在它一处了。
另外一首前奏曲《雾》与《焰火》的风格正好相反,音乐充满紧张不安的气息,虽然音符并不密集,但是让人觉得有点窒息。
雾气把一切掩盖,又浮在空中纹丝不动,像凝固的灰白色无情地趴在眼前的风景上。
这种完全自然化的描绘生动而具象,齐默尔曼似乎认为在音乐中无须加入太多个人色彩,所以在演奏时弹出“无我之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